找到相关内容109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俱不遣

    立不遣”之失。“俱不遣”可划分为两俱、随一、犹豫三种,兹列表说明如下:  [参考资料] 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卷下(末);《因明论疏明灯抄》卷六(本);《因明》卷二;《因明入正理论疏瑞源记》卷七;吕澄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2138105.html
  • 心在三界居何地位

    叫“心地”。  《观心论》说:“心马终不调。”即因心常动乱不定,比作马,所以叫“心马”。  《慈思传》说:“守察心猿,观法实相。”即将心之散漫好动,比作猿,所以叫“心猿”。  《行事》说;“禅定心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342959.html
  •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

    ,诸事顺利。法师近拟编辑药师圣典汇集,凡经文疏释及仪轨等,悉搜集之,刊版流布,以报佛恩焉。 跋 曩余在清尘堂讲药师如来法门,后由诸善友印施讲录,其时经他人辗转写,颇有讹误。玆由觉圆法师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4743226.html
  • 略论日本弥勒净土信仰

    祖师松蓧善珠(724年--797年),便著有一卷《弥勒下生经义疏》及《因明论疏明灯》十二卷,是为日本僧人信仰弥勒之嚆失。之后,善习因明学者皆效法松蓧善珠而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。如著有《因明大疏里书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3849396.html
  •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(三)—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

    妄心祛去疑念,加强事修的力量,可谓相得益彰。回忆第三章第二节持名念佛之实践,文中引《要解》及《略解》之文57,分别将持名念佛立为“事持”与“理持”两种即是明证。传灯大师在《弥陀经略解圆中》中,对于这种...滞事相”成就“殊胜之因”,然而什么是殊胜之因呢?《圆中》又云:“已闻妙法,深悟圆理(即中道实相之理),以起圆宗,如此力用,圆融无碍。了事乃即理之事,理乃即事之理,是以一心持名时,事一心可也、理一心可也...

    释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150632.html
  • 上海玉佛寺高僧大德留迹

    职志,以参禅为心宗,倡刻《华严经》三种译本、《华严五教章》(法藏)、《华严大疏演义》(澄观)及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、《楞伽》等诸经疏。他是佛教界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,抗战时期,多次拒绝敌伪请他主持法会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4752840.html
  • 《华严五教章》介绍

    凝然述《五教章通路记》(52卷) 《大正藏》卷72。  日本 审乘撰《华严五教章问答抄》(15卷) 《大正藏》卷72。  日本 圣诠撰《华严五教章深意》(10卷) 《大正藏》卷73。  日本 灵波记《华严五教章见闻》(8卷) 《大正藏》卷73。  日本 实英撰《华严五教章不审》(20卷) 《大正藏》卷73。  日本 凤潭撰《华严五教章匡真》(10卷) 《大正藏》卷73。  日本 普寂撰《...

    觉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3258795.html
  • 从白衣发心出家到受具之间应受的教育

    ,何能窥其全貌,达其究竟深处呢?世间之学尚须教师的传授,何况解脱的佛法,更有赖于师徒之间的传授。《行事》云:“佛法增益广大,实由师徒相摄,互相教遇,财法两济,日积业深,行久德固者,皆赖斯矣!”佛法...“沙弥虽未受具,已堕僧数。”既然如此,其一切戒律仪规,亦同大比丘僧。所以《行事》云:“沙弥威仪进止,凡所造修,律并制同僧。”既然同僧,那么除了沙弥十戒法及威仪是正修外,还得学习比丘戒,及犍度中所明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5664079.html
  • 二十种随烦恼

    二十种随烦恼  “出华严经随疏演义”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。随逐众生。造无量业。故名随烦恼也。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。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。即发暴怒。恼乱其心。是名忿随烦恼。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。谓由忿怒不舍。结诸怨恨。恼乱其心。是名恨随烦恼。三覆随烦恼覆即隐覆。谓自作罪恶。不能忏悔。故意隐覆。惟恐人知。恼乱其心。是名覆随烦恼。四恼随烦恼恼即热恼。谓外遇违情之境。热恼于心。不自安隐。是名恼随烦恼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2965120.html
  • 唐代高僧两怀素

    京兆(今西安),十岁时即出家,贞观十九年为玄奘弟子,博学经论,聪敏颖悟。其后,先从道宣律师学《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》,后又从法砺律师学《四分律疏》(又称旧疏),他对两家都不满意,有所弹纠,咸亨元年(六七...

    中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578594.html